注意!注意!
註冊為會員登錄之後,您會看到更多完整的內容喔~~~ 使用者註冊
表示您有尚未閱讀的訊息 表示您已經看過所有的訊息了
自然觀察入門
【眼到】
用眼睛看是最主要、最直接的方式,仔細觀察動植物的外型、顏色……;有時還可以藉助放大鏡觀看細微的組織構造,或利用望遠鏡欣賞較遠的動植物。
【手到】
手的觸摸也是觀察方法之一,貼近植物摸一摸葉片,抱一抱樹幹,感覺一下它們的質感,硬的還是軟的?光滑的還是粗糙的?不過,最重要的是你得先確定觸摸的植物是無毒的。
【鼻到】
有些動植物具有特殊的氣味,聞一聞可以加深對動植物的印象。在森林中,做個深呼吸,嗅一嗅花香、果香、泥土香……,讓身體中充滿自然的氣息。
【耳到】
閉上雙眼,沉澱心情,靜靜傾聽大自然的聲音,風聲、雨聲、水聲、蟲鳴鳥叫聲、甚至樹葉飄落的聲音……,自然界無時無刻不是充滿了各種生命力的聲響,既豐富又奇妙。
【心到】
以輕鬆的心情,發揮無邊際的想像力,把自己融入大自然,每一個人都和身邊的一棵大樹、一株小草、一隻昆蟲……相同地位,都是大地的子孫,唯有心到,我們才能真正瞭解「手足」,疼惜自然。
為使自然資源得以生生不息,連綿不絕,您我都做得到─
1. 除了記憶,什麼都不帶走;除了足跡,什麼都不留下。如非研究所需,不做任何採集;垃圾請帶回家。
2. 請勿試圖在自然步道開墾,栽種蔬菜或移植其他外來種動植物。
3. 珍惜並尊重森林中的野生動植物,避免驚動或干擾。
4. 細細看、靜靜聽、輕輕摸、用鼻子嗅一嗅、用心去感覺、正確地觀察自然,自然能滿載而歸。
動植物觀察要點
衣著:舒適、勿過於鮮艷醒目(考慮相對性(Relative))(如:白、黃V.S.米彩、灰、褐)(例外:避免走失)
防護(工具):(視地點、時間的長短、個人的需要而定)高山注意保暖。長袖衣褲、雨具(雨衣雨鞋) 、手套、水、糧食◎防護 防蚊液、防曬油、毒蛇急救器 球鞋or長統靴、瑞士刀、打火機。行前注意天候及路況。
觀察:好奇心、積極的態度---耳聰目明:眼睛看、耳朵聽、鼻子聞、手摸 ※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干擾 ~用身體感受,用心思考~
輔助:望遠鏡、放大鏡
Act like a Cat(Hunter) !:行走時腳步放輕、講話時音量儘量小(如:碎石路、落葉堆 V.S. 泥巴路、柏油路)(例外:打草驚蛇) 。
搜尋:眼光放遠,隨時保持警覺 望遠鏡---搜索相的形成(Searching image forming)水溝、覆蓋物(石塊、木頭、等比熱較大者)下(日曬勿過於直接) 、積水處、溪流邊、葉背、樹皮下、樹洞中、排水管。
天時地利: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點(對各類動物習性的了解) ,採用合適的方面(儘量減少干擾)以螢火蟲為例……
記錄:筆記本、筆(每日記錄之習慣)、相機(比例尺) 、攝影機、錄音機(棒) (形狀、
特徵、顏色、聲音、行為、地點、環境、時間……等,(詳盡描述 V.S. 重點節錄)對象包括:動物實體、糞便、腳印、描痕或其他動物的痕路。
採集:非有必要勿亂採,勿白白犧牲任何生命!
(注意危險動物!毒蛇、蜈蚣、咬人貓、咬人狗、山豬、黑熊…)毒蛇急救器、防蚊液、其他藥品…etc.之準備
輔助工具:(酒精(70%))、麻布手套、瑞士刀、小鐵鍬、耙子、手電筒、打火機封口袋、底片盒…etc. ◎活體飼養需注意其環境(介質、食草….) 。
採集後續工作:鑑定(辨識圖鑑檢索) 、(顯微鏡)細部構觀察、飼養、實驗、解剖、…etc.
試著觀察比較:時間(晝夜、四季變化) 、棲地環境(Living & Non-living)不同時所見到生物種類或數量之差異,同一環境中的生物彼此間是否有(直接或間接)食與彼食之關係。
平日的知識累積(各類的媒體,如:相關網站、參加相關社團之課程、旁聽相關學校課程、書報紙雜誌專欄、詢問專家、錄影帶、VCD(DVD) 、TV、剪報、……)
Joy fo FIY(Finding by yourself)
愛護大自然 --- Love makes us to RESPECT(understand) each other(Mother Nature) ---